2010年9月20日 星期一

文化醫生林衡哲 3年交出馬勒傳

中國時報【林采韻/台北報導】(2010-09-20)

 ▲醫生林衡哲寫下500頁馬勒傳。(陳信翰攝)

 ▲醫生林衡哲寫下500頁馬勒傳。(陳信翰攝)

 今年是作曲家馬勒的一五○歲冥誕,明年又逢他去世百年紀念,因此有關馬勒的音樂活動眾多。在台灣,一本五百頁的《西方音樂巨人馬勒》近日出版。作者是七十一歲的醫師、望春風出版社發行人林衡哲。他廿五年來一直是「馬勒迷」,尋訪馬勒足跡、鑽研文獻,連三年暑假閉關圖書館,寫出這本傳記。

 台大醫學院畢業的林衡哲,曾在美國執業卅年,一九九七年返台擔任花蓮門諾醫院小兒科主任,二○○二年出任台南市文化局長,享有「文化醫師」的雅號。他熱愛古典音樂,推動馬勒作品更是不遺餘力,任何馬勒作品的音樂會舉行,朋友都會接到他的電話。

 林衡哲在初三畢業的暑假愛上古典樂,他初次聆聽貝多芬第四號交響曲,馬上被震住,從此踏上「追樂」人生。他建中三年級一場作文比賽中,別人寫保家衛國,他卻以《貝多芬為什麼偉大?》拿下第一名。畢業後他保送東海大學外文系,他讀完一年決定重考,只因重要的音樂會多在台北,他不想錯過。

 重考成績考得太好,誤打誤撞進入台大醫學院,林衡哲忍不住讚嘆人生美妙:「史懷哲是我的偶像,他既是醫生,又熱愛巴赫。我是醫科學生,崇拜貝多芬。」醫學院畢業後他決定去美國,又是為了音樂,「我想親炙鋼琴大師魯賓斯坦的現場演出,同時追求自由的滋味。」

 不過,一九八六年林衡哲連續聽到小澤征爾、拉圖指揮的馬勒第二號交響曲《復活》,正式從貝多芬迷「跳槽」成為馬勒信徒,「聽完後我有種靈魂飛上天的感覺。」二○○四年國家交響樂團音樂總監簡文彬推出台灣首次的馬勒系列,他心中便埋下了為馬勒寫傳的種子。

 林衡哲說,他不是音樂專家,只是愛好者,他的馬勒傳不是寫給專家看,而是提供一般人進入馬勒音樂世界的橋樑,更重要的是內含台灣觀點。

 像是他寫到馬勒與心理學家佛洛伊德會面的地點在荷蘭萊頓,特別在書中註明,萊頓正是學者江樹生翻譯重要台灣文獻《熱蘭遮城日記》的地方。文中也介紹了第一位將馬勒引介到台灣的音樂學者李哲洋。

 林衡哲也詳列馬勒擔任維也納歌劇院音樂總監十年間最常演出的作品,莫札特《費加洛婚禮》排名第一,上演過四十九次,華格納《崔斯坦與伊索德》則是卅六次。

 過去三年來,每到暑假,林衡哲都躲在南加州克萊蒙學院圖書館K書和寫書,閱讀馬勒相關外文書籍超過十本,才敢下手。

 「馬勒常把握暑假期間在作曲小屋閉關寫作,他曾說那是一種被世界遺忘的感覺,寫作時我終於體會到他的感受。」

◎本文轉載自【中時電子報】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0,5251,51301391x112010092000289,00.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