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17日 星期一

再見超人氣的《卡農》

原刊載於yahoo的【心象藝術的部落格】,分類:音樂漫談 (2006/09/19 20:04)

一首名為《搖滾卡農》(Canon Rock)的樂曲,近來在網路上急速竄紅,這是一首將古典樂改造成搖滾風的改編曲,是台灣的大學生張逸帆(在網路上暱稱「Jerry C」) 以電吉他炫技的創作,據說,他創作的靈感是來自韓片《我的野蠻女友》的配樂。其實,這首樂曲原是巴羅克時期德國作曲家帕海貝爾(Johann Pachelbel、1653-1706)的作品,約作於1680年。


帕海貝爾的《卡農》是 一首歷久彌新的古典經典曲目,它曾被改編成各式各樣的版本,有名家的鋼琴版、雙鋼琴版、絃樂四重奏版、豎琴版、長笛版、童聲合唱版、吉他版、大提琴版、室 內管弦版、福音演唱版、電子合成樂版、銅管版、美聲無伴奏版、古樂器版、新世紀民謠風版、搖滾版、饒舌版……等,光看它被改編成這麼多的版本,就不難理解 它受歡迎的程度,而你聽過哪些版本呢?還有,對於原汁原味正統版的《卡農》,你究竟瞭解多少?


帕海貝爾的《卡農》全名是《卡農與吉格舞曲》(Canon and Gigue),基本上是一首兩個樂章的組曲,建立在D大調的基礎上。傳統上,在兩個樂章的組曲中的第一首是慢板舞曲,第二首則是快板,兩首的調性相同,但拍子各異。帕海貝爾的這首作品就符合了這個規矩,前面的《卡農》是慢速的4/4拍子,後面的《吉格舞曲》則是快速的12/8拍子。只是現代的演奏版本通常多略去後面的《吉格舞曲》,而把前面的《卡農》作為單曲演奏。


「卡農」是英文Canon的譯音。這個字原來的意思是「法則」(rule),在音樂上是指一種嚴格模仿的作曲技法,它的特色是:一個聲部結束之前,另一個聲部模仿前一聲部的曲調加入,如此在聲部間便形成了互相追逐、反覆、重疊的趣味。最常見的一種卡農是輪唱(round),我想大家都有在學校裡唱輪唱曲的經驗,對這樣的技法應該不陌生。對「卡農」有了基本的認識後,就來談談帕海貝爾的《卡農》囉!這首樂曲有一個由8 個音組成二小節的低音主題,隨著音樂的進行不斷地循環,總共反覆了28次之多,在低音主題的上方則有三把小提琴,以卡農的方式各相差二小節依序加入,然而 由小提琴演奏的高音主題,是以四小節為基本的樂句切割單位,先撇去低音主題不談,從三個小提琴交織的聲部中,你可以發現重複出現的旋律相互模仿追隨,綿延 不斷的情感就隨之產生,而音樂的曲調也在無意中熟記了。


如果你稍加留意,不難發現帕海貝爾的《卡農》,在三百年後的今天,依然魅力四射,你可以從電視廣告、廣播、電影、網路、婚喪喜慶、醫療場所、百貨公司、書店、飯店、手機鈴聲下載…,甚至流行歌手的歌中找到它的蹤跡,它涉入現代人生活的廣度已堪稱經典。說個笑,如果帕海貝爾生在今天,那麼他可能是全世界版稅收入最高的音樂家喲!


【音樂小補帖】:

隨著時間的進展,「卡農」的技法已發展出相當多的種類。以模仿的音程分:有同度、五度、八度卡農等;以加入的拍子或小節距離分:有一拍、二拍、一小節、二小節卡農等;以聲部分:有二部、三部、四部卡農等;還有嚴格卡農、自由卡農、混合卡農、雙主題卡農、轉位卡農、增值卡農、減值卡農、逆行卡農、逆行轉位卡農、無終卡農等諸多創作手法。總之,「卡農」已經不只是一種把旋律一點不差地模仿下來的曲式,它已擴展成為一個作曲技法的統稱,在許多曲式中你都可以發現它的運用。

(作者:牟善如 2006.9.16)


註:

1. 想一窺Jerry C 彈奏《搖滾卡農》(Canon Rock)的究竟,請點選以下網址:http://jerryc.tw

2. 如果你想體會不同版本的趣味,下列網址提供了幾個版本可供參考:

Pachelbel's Greatest Hit- Canon http://unimaginablewee.multiply.com/music/item/11in D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