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31日 星期一

點線面-吊麥之美


我喜歡在整著吊麥的工作完成後,靜靜地站在舞台上仰望,

看著麥克風、麥克風線和魚線間的構成關係,






那是一種點、線、面所構成的均衡幾何,


充滿著力與美的構圖,非常地簡潔、理性,


有一種無法言喻的美感,心會笑。




2010.5.29 @ 中山堂 中正廳
Main Mic.:DPA4015
Flanking Mic.:DPA4006

TCO30國際學術研討會

TCO30國際學術研討會

報名簡章

研討會訊息

* 主辦單位:臺北市政府

* 籌劃單位:臺北市文化局

* 承辦單位:臺北市立國樂團

* 執行單位:藝研堂有限公司

* 日期:2010530()~65()

* 地點:文化大學大新館B1圓型演講廳(臺北市延平南路127)

* 報名事宜:

l 報名表請至臺北市立國樂團網站下載。網址:http://www.tco.taipei.gov.tw/

l 填妥報名表後,以傳真或電子郵件報名,並請務必於信件標題註明『報名TCO30國際學術研討會』。

l 請來電確認有否收到報名資料,聯絡人:02-2763-0235曾小姐。

傳真電話:(02)2756-9296

E-mailtseng.peichia@gmail.com

報名額滿為止,現場請準時入場,遲到超過10分鐘,主辦單位有權轉讓座位給現場候補者)

l 報名資格

1). 國內大學校院及研究機構之教員及研究人員

2). 全國各級學校教師及音樂相關科系之大專院校師生

3). 有興趣之人士

* 注意事項:

l 全程免費參加,並提供點心、茶水,請自備環保水杯

l 本研討會之外文為現場口譯。

l 全程參與者,將提供公務人員研習證明。

l 會場距離捷運西門站步行約10分鐘可達,因未有足夠停車位,敬請來賓多加利用大眾運輸工具。

TCO30國際學術研討會日程表

5/30 上午場- 0900~1200 / 晚間場- 1830~2130

5/31~6/5 上午場- 0900~1200 / 下午場- 1400~1700

日期

時段

演講題目

5/30()

專題演講一

【絲路的文化啟示】

主講人1林谷芳/佛光大學藝術學研究所所長、國家文化總會副會長

【絲路樂器的流通與創新】

主講人2:Jean During / CNRS法國國立人文科學中心主任

專題講座一:音樂經由絲路在互動過程中的同化與異化-伊朗音樂

主講人:Jean During / CNRS法國國立人文科學中心主任

示範演出:Mozafar Shafiei. Ârash Mohâfez. Mohammad Ali Merati

5/31()

研討會一:當代文化行銷中的亞洲傳統表演藝術I

主持人:陳郁秀/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系教授、白鷺鷥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與談人:周凡夫/香港著名樂評家、Uschi WurzerEarl Blackburn

專題講座二:音樂經由絲路在互動過程中的同化與異化-中亞音樂

主講人:Theodore Levin / Dartmouth College

示範演出:Huun-Huur-Tu

6/01()

研討會二:交流、跨界與主體

主持人:林谷芳/佛光大學藝術學研究所所長、國家文化總會副會長

與談人:王心心/心心南管樂坊藝術總監、李小平/國立國光劇團導演

魏海敏/京劇表演藝術家、黃正銘/采風樂坊藝術總監

專題講座三音樂經由絲路在互動過程中的同化與異化-新疆音樂

主講人:Rachel Harris / SOAS, London University

示範演出:Reyiman Mahemuti

6/02()

研討會三:21世紀的國樂創作

主持人:陳澄雄/前台灣省立交響樂團團長

與談人:王建民/上海音樂學院教授、吳祖强/作曲家、唐建平/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主任

馬水龍/作曲家、陳永華/作曲家、潘皇龍/作曲家

專題講座四音樂經由絲路在互動過程中的同化與異化-中東音樂

主講人:Bassam Saba

示範演出:Bassam SabaApril Centrone

6/03()

研討會四當代文化行銷中的亞洲傳統表演藝術II

主持人:林谷芳/佛光大學藝術學研究所所長、國家文化總會副會長

與談人:王友輝/佛光大學藝術學研究所教授、劉若瑀/優人神鼓藝術總監

黃正銘/采風樂坊藝術總監

專題講座五傳統樂器在21世紀跨界文化的音樂創作

主講人:Theodore Levin / Dartmouth College

示範演出:吳蠻、Kronos QuartetEnjott Schneider

6/04()

研討會五21世紀國樂教育

主持人:林谷芳/佛光大學藝術學研究所所長、國家文化總會副會長

與談人:王建民/上海音樂學院教授、林昱廷/臺灣藝術大學藝文中心主任

周純一/南華大學民族音樂學系系主任、吳宗憲/中國文化大學專任助理教授

鄭德淵/臺南藝術大學教務長暨音樂學院院長

研討會六:21世紀國樂發展之路

主持人:陳裕剛/灣藝術大學中國音樂學系主任

與談人:吳榮順/臺北藝術大學傳統音樂學系主任、邵恩/臺北市立國樂團音樂總監

唐建平/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主任

6/05()

開放討論

主持人:林谷芳/佛光大學藝術學研究所所長、國家文化總會副會長

與談人:吳祖强/作曲家、吳榮順/臺北藝術大學傳統音樂學系主任、

吳蠻/琵琶演奏家、鄭德淵/臺南藝術大學教務長暨音樂學院院長

主辦單位有權更動議程內容

乘車資訊請參考中國文化大學大新館網站。

http://www.sce.pccu.edu.tw/dashi/


2010年5月26日 星期三

一生曲折 江文也百年冥誕 兩岸同慶

  • 2010-05-26
  • 中國時報
  • 【林采韻/台北報導】
1963年夏天53歲的江文也與太太張韻真及5個小孩合照。(圖,江小韻提供) 

1963年夏天53歲的江文也與太太張韻真及5個小孩合照。(圖,江小韻提供) 

 音樂家江文也是第一位在國際舞台發聲的台籍音樂家,出身台灣,一生則輾轉在中國、日本渡過,生涯傳奇曲折。江文也過去曾被國民黨視為漢奸,被共產黨打成右派,成為兩岸都忽略的禁忌人物。如今兩岸關係較為和緩,江文也卻成了兩岸共同推崇的音樂家。

 今年六月十一日是江文也百歲冥誕,兩岸慶祝活動接續登場。廈門將在六月十一、十二日舉辦江文也圖片展、音樂會、研討會系列活動,台灣指揮 家陳澄雄、音樂學者張己任、作曲家潘皇龍受邀參與。台灣方面,北海岸及觀音山國家風景區協同台灣交響樂團,六月廿六日在三芝白沙灣舉辦戶外紀念音樂會。

 兩岸曾視他為禁忌 今共同推崇

 江文也一九一○年出生台北大稻埕,戶籍設在三芝,四歲隨父遷居廈門,小學畢業後轉往日本受教育,廿七歲轉赴中國發展。

 江文也的名字在一九三六年首次出現在國際樂壇。那年第十二屆奧運在柏林舉行,運動賽事之外也舉辦藝術競賽。江文也以作品《台灣舞曲》拿下特別獎,成為第一位奪得國際大獎的亞洲音樂家。

 張己任指出,當時台灣是日本殖民地,江文也自然以日本人的身分報名,與他一同參賽的真正日本人都未獲獎。因此日本當局打壓這位「二等公民」得獎的消息,但台灣報紙則大幅報導。

 陳澄雄強調,那個時代西方音樂在亞洲仍屬啟蒙階段,江文也獲獎是非常大的突破。

 奪得國際樂壇大獎 亞洲第一人

 江文也在音樂上的另一個傳奇,在於他並非科班出身,正規學歷是日本武藏高等工科學校電氣科。學者徐麗紗表示,作曲在一九三○年代的日本仍 屬新興學門,江文也曾在東京音樂學校夜間部進修聲樂,但學校卻沒作曲課程。他在成為作曲家前,是頗富盛名的男中音,唱過《托斯卡》、《波西米亞人》等名 劇。

 七七事變後,日軍佔領北京,一九三八年江文也受邀赴北京師範大學教聲樂與作曲,學生包括小提琴家鄧昌國和作曲家史惟亮等人。江文也曾為宣 揚日本國威的紀錄片寫配樂,也曾與歌星白光合作,兩人一度傳出緋聞。日本戰敗後,江文也被國民黨政府以漢奸罪名拘留十個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滯留在 北京的江文也進入中央音樂學院任教。江文也因他曾是「日本人」及曾為教會作曲的經歷,後來被打為右派,文革期間又遭批鬥下放勞改。

 以《台灣舞曲》揚名 卻因病癱瘓

 張己任指出,國民黨遷台後,他的名字在台灣消失,直到一九八○年重新被提起。「畫家謝里法研究曾在北京發展的台籍畫家郭柏川,發現了江文也的名字。我則是在美留學時,遇到江文也的老師齊爾品夫人,才首次聽到這個名字。」

 一九七八年江文也獲得平反,但腦血栓驟發,護士又不慎給錯藥,導致癱瘓。他在一九八三年過世,享年七十三歲。

 江文也以《台灣舞曲》揚名,留下未完成的作品《阿里山的故鄉》也與台灣有關。已逝作曲家許常惠曾說:「江文也尋根卻選錯時候,愛國卻沒有歸屬。

本文轉載自【中時電子報】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0,5251,5130553x112010052600411,00.html

=============================================

江小韻憶父親:有苦就擔下

  • 2010-05-26
  • 中國時報
  • 【林采韻/專訪】
江文也的女兒江小韻,談論父親的作品。(見圖,林采韻攝)

江文也的女兒江小韻,談論父親的作品。(見圖,林采韻攝)

 在北京中央音樂學院的江文也研究室裡,江文也的女兒江小韻,翻閱著父親的樂譜。她在音樂學院的支持下,準備以兩到三年的時間完成「江文也作品集」的編篡。江小韻說,父親的個性爽快、為人寬厚、處事嚴謹,「在這些作品中,我看到的是父親,而非作曲家,他在中國近代音樂史上扮演的地位,就交由專業學者來評斷吧!」

 江文也有兩次婚姻。廿三歲時他在日本與小他一歲的瀧澤女士結婚,兩人育有四女。大戰之後,江文也回不去東京,在北京結識了一位彈奏琵琶的女學生吳韻真,兩人育有三男二女。

 排行老四的江小韻說,江文也為孩子取名很有趣,「老大叫江小文、接著為江小也、江小工、江小韻、江小真(後來改名為小艾),最後一個字加起來剛好是父母親的名字。」

 江文也帶著尋根的心情來到北京,走訪北京城各角落,譜作《北京點點》、《孔廟大成樂章》等樂曲。不過他鮮少與子女談音樂。「他說中國是農業國,要進步必需以工業救國,因此不主張我們學習藝術。」

 不過,他的兩個女兒最後都還是踏上音樂行政的領域,與藝術仍有關係。江小韻說,文革後中央音樂學院對外招考,她和妹妹看到「音樂教育管理系」就報考了。江文也的小女兒江小艾是中央音樂學院副院長。

 江小韻說,江文也個性就是往前看,一遇到苦難就擔下來。「文革下放勞改,他每天打掃十來個廁所。作事嚴謹的他,硬是把廁所打理得乾乾淨淨。」

 江小韻說,文革時母親一度尋短,吞下一枚金指環。「當天下午,父親剛好有事回家,他是一位很有常識的人,要我趕緊買香油讓母親喝下,才救回她一條性命。」

本文轉載自【中時電子報】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0,5251,5130553x112010052600412,00.html


2010年5月21日 星期五

俞麗拿來台演出梁祝後封琴

旺報【記者黃奕瀠/台北報導】2010-05-21

 ▲音樂家俞麗拿(左)和殷承宗(右)分別為《梁祝》小提琴協奏曲及《黃河》鋼琴協奏曲的首演者,如今帶著2首經典首度同台和台灣愛樂者相會。(鄭履中攝)

 ▲音樂家俞麗拿(左)和殷承宗(右)分別為《梁祝》小提琴協奏曲及《黃河》鋼琴協奏曲的首演者,如今帶著2首經典首度同台和台灣愛樂者相會。(鄭履中攝)

 「這是我最後一次在台灣公開演出,也是最後一次與國樂團演出,今年的演出結束後,我將正式封刀。」膾炙人口的《梁祝》小提琴協奏曲首演者俞麗拿語出驚人地宣布。今年滿70歲的俞麗拿認為,到了此等年紀,不應再「賴在台上」,因而決定停止公演。

 《梁祝》小提琴協奏曲和《黃河》鋼琴協奏曲是舉世聞名的中國民族樂曲,《梁祝》去年創作50周年,《黃河》今年則歡度40周年慶,兩首經典名曲的首演者俞麗拿和殷承宗將於本周末於台北中山堂「重現經典」。

 1959年,上海音樂學院學生陳鋼和何占豪以越劇的部分曲調寫成協奏曲,並由俞麗拿在上海蘭心大戲院首演,拉出了古典音樂史上最賣座的中 國樂曲。俞麗拿回憶當時身穿俗氣學生服的她一曲拉完,全場靜默,讓她心裡緊張得蹦蹦跳:「早先,陳鋼和何占豪已先對上海音樂學院師生發表,由於技術不佳, 聽眾毫無反應,讓我存有陰影。」不料,俞麗拿首演不僅獲得熱烈掌聲,也因為中央人民廣播電台錄製排演錄音,製作成唱片出版而紅遍全中國甚至海外。「當時唱 片上把我的名字寫成俞麗娜,害我這輩子都必須不停解釋這一點。」俞麗拿笑著說。

 當年為了詮釋《梁祝》,祖籍浙江的俞麗拿甚至下苦工學了二胡以及越劇的唱腔,她認為這類民族樂曲是充滿地域性的,如音樂家詮釋德奧等國家 的創作時,必須理解樂曲的背景和精神,外國音樂家詮釋《梁祝》也得進入它的世界。「中國這麼大,北方音樂家都不見得能理解這種浙江樂曲。」俞麗拿不便評論 其他音樂家對《梁祝》的演出表現,但她樂見《梁祝》受到歡迎和推廣。

 《黃河》鋼琴協奏曲創作於文革當時,與《梁祝》的創作相同,都是為了在中國彰顯西方樂器的價值而作。留學返國的殷承宗原本雄心壯志卻遇上 文革,無法彈琴,於是他找來幾個伙伴穿著紅衛兵衣服,一起搬了台鋼琴到天安門前演奏他創作的《農村新曲》,證明鋼琴的價值。聽眾由百人到上千人,迴響熱 烈,也成了他們創作《黃河》的原因。

 巧合的是,俞麗拿首演《梁祝》和殷承宗在天安門前的演奏,都在5月23日,正是這兩位上海音樂學院的同學首次在台合作演出的日子。

本文轉載自【中時電子報】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0,5251,5130517x112010052100364,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