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26日 星期二

高EQ的海頓

原刊載於yahoo【心象藝術的部落格】分類:音樂漫談 (2006/03/04 11:21)

〝低害人,巴哈都受苦〞,報紙上抖大的幾個字,照得我兩眼發亮,二話不說,就迫不及待的往裏搜尋,果然這回的非常人物都是音樂家,只是談論的多是低EQ的例子,讓人有點失望。不自覺中,記憶庫就被打開了,瞬間流竄出一個響叮噹的 名字—〝海頓〞,就是他,人稱〝交響樂之父〞的海頓,也是莫札特最敬愛的〝海頓爸爸〞。
對莫札特來說,海頓是一位溫情的父親,一位真正的導師,他毫不吝嗇地提攜著比他小24歲的莫札特,真誠地讚賞他的天才。不僅如此,對於需要幫助的人,海頓總是願意伸出援手,所以,他是一個人緣極好的音樂家。
海頓有著明朗樂觀溫和的性格,是個懂幽默又有機智的人,不信的話,去聽一聽他的音樂,你自然就明白。現在我要用兩則小故事來印證海頓的高EQ!
話說在1772年的夏天(海頓40歲), 愛好音樂的匈牙利公爵艾斯特哈基,照例帶著他的宮廷樂隊到風光明媚的別宮避暑,不同往常的是,這次公爵逗留的特別久,就是不肯回去,漸漸地,團員們都開始 想家了,可是公爵卻一點也沒有察覺大家的心情。此時,身為宮廷樂長的海頓覺得不可不為下屬們想點辦法,於是,靈機一動便寫下了著名的第四十五號交響曲〝告 別〞。
晚上的音樂會又到了,公爵滿心期待地來到大廳。這裏要先提到的是:由於十八世紀還沒有電燈,所以樂師們都是靠著譜架上豎起的一根蠟燭照明。演奏開始了,音 樂一如海頓平常的作風,一個樂章接著一個樂章輕快、優雅地進行著,公爵漸漸地不滿意了起來,心想:〝這個海頓到底在搞什麼鬼?不是說這回是一首不同往常的 交響曲嗎?〞樂曲進入第四樂章了,仍如習慣,所呈現的是一個快速的風格,就這樣進行了大約三分鐘,音樂竟然中斷了,再響起時,速度已變成有點憂愁的緩板, 當大家正覺得奇怪時,一個演奏法國號的樂師悄悄地闔上了樂譜,突然吹熄譜架上的蠟燭,抱著樂器就站起來離去了,更令人吃驚的是,隨著音樂的進行,樂師們一 個個都如法炮製的離去了,最後只剩下兩個小提琴手用微弱悲慼的聲音結束全曲,之後舞台上最後的蠟燭也熄滅了。一時,聽眾們都楞住了,當然也就沒人記得要鼓 掌囉!這時,喜愛音樂的公爵立刻明白海頓這首樂曲的含意,第二天就下令打道回府了。一場可能會發生的勞資方衝突,就這樣被善解人意的海頓用機智幽默的方式 化解了。
另外一個小故事則發生在1791年(海頓59歲), 當時倫敦的貴族喜歡搞樂隊、聽音樂,但其中有很多人其實根本就不懂得欣賞,聽音樂只是為了要顯示自己的身份和闊氣,說穿了,不過是附雍風雅罷了!所以常有 一些紳士淑女在音樂會中打瞌睡,於是幽默的海頓就想整整他們。有一天,海頓告訴一個英國朋友說:〝我正在寫一首新的交響曲,保證讓你們聽了會大吃一驚!〞 這個消息很快地就傳遍了整個倫敦,新曲子(第九十四號交響曲〝驚愕〞)發表的那天,當然許多紳士淑女都滿懷好奇地趕來赴會。
音樂開始了,一如海頓往常的曲風,溫和而優雅,聽著這優美輕快的曲調,不知覺中,一些紳士淑女又開始想打瞌睡了,當樂曲進入了第二樂章時,開始的音樂更是 寧靜,正好入眠,不料,突如其來的一聲巨響,把在場的聽眾都嚇了一大跳,當然也驚醒了夢中人,清醒的人們開始豎起耳朵注意傾聽樂曲,期待著海頓下一個驚人 之舉,可是之後的音樂只是一如往常的平穩悅耳,就這樣他們用心傾聽所有的音樂,海頓又一次成功的運用了機智和幽默,不但輕鬆地教訓了那些只會附雍風雅的貴 族,也讓他們因此而得到用心傾聽音樂的美好經驗。
當不愉快的事情發生時,你會用什麼方式去化解呢?我想,一個有智慧的人,會用平和、幽默的方式去處理事情和解決問題,海頓就是一個很棒的楷模,你認為呢?
(作者:牟善如 1998.5.15)
相關影音:


Haydn: Synphony Nr. 45

Haydn: Symphony No. 94

2 則留言:

  1. 請問您敘述海頓的第二個故事裡的樂曲,請教是甚麼曲目啊,謝謝。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