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27日 星期日

國家音樂廳傳「魅音」 元兇找到

【聯合報╱記者何定照/台北報導】2010.06.27 04:53 am

問題在反射板
國家音樂廳近來常傳出莫名巨響,建築聲學家徐亞英判斷是廳內反射板的問題。

本報資料照片/記者曾學仁攝影

台北國家音樂廳近年晚間演出時,每到八點出頭,廳內常莫名傳出巨響,過去都認為是屋頂老舊、熱脹冷縮所致,兩廳院日前邀華裔法籍的建築聲學名家徐亞英會勘,發現元兇並非屋頂。

兩廳院藝術總監黃碧端指出,兩廳院建造至今已廿三年,計畫在二○一三年大幅整修,音樂廳採隔一、兩個月間續整修,戲劇院休館八個月,聽聞擔任高雄衛武營藝 術文化中心聲學設計的徐亞英來台,趕緊邀他也幫音樂廳把脈。兩廳院副藝術總監邱瑗笑說,諸如「歌劇魅影」等怪聲影往往起於劇院的老化,兩廳院這次有如抓 「魅影」。

國家音樂廳向來被公認國內最佳,但二○○七年起,聽眾發現,在晚間八時至八時廿分間,廳內某處就會發出「砰」聲,彷彿有人大力開門或踩踏。日前五←龍小提琴音樂會、國王歌手演唱會,巨響就分別在八點十分及五分發生。

兩廳院過去認為巨響成因,是主要由木頭構成的屋頂,因建造過久過度乾燥,晚間開燈後又在廳內上方造成熱空氣,而晚間六時許開廳內空調後的冷氣、聽眾入場帶來的濕氣,則在廳內下方形成冷空氣,使屋頂熱脹冷縮,在固定時間迸出巨聲。

不過徐亞英爬上兩廳院內部最高處勘查,發現屋頂下方有好幾層混凝土,「聲音絕對傳不到廳內」。他初判巨響來源應是廳內牆面掛的反射板,這些看似裝飾的兩公 分厚木板,因年久乾燥,才會在廳內開空調後熱脹冷縮發出聲響。但他強調,「至少得待一、兩個禮拜,才能確實判斷聲音來源。」

徐亞英也指出音樂廳舞台太大,使得樂團部分成員聽不見對方,建議舞台上方加裝可升降反射板;管風琴前加裝屏風,並從屋頂四周縫間垂下帷幕,可減少殘響,適合古典獨奏及爵士演奏。

本文轉載自【2010/06/27 聯合報】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5688865.s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