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28日 星期四

談歐美的古典音樂會電視轉播發展概況

作者:牟善如,內容節錄自2004碩士論文《探討音樂傳播在電視圖框中之視覺傳達--以交響樂為例》

歐美的大型廣播電台常擁有自己的樂團。英國廣播公司(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簡稱BBC)1936112日,開創了世界第一個公共的高解析電視服務(Public High-Definition Television Service ),並於1939年創立英國廣播公司電視管絃樂團(BBC Television Orchestra),而BBC的電視音樂節目,早期是以歌劇轉播為主。

美國國家廣播公司(National Broadcasting Company,簡稱NBC)1930年代末期,聘請退休指揮家托斯卡尼尼(Arturo Toscanini, 1867-1957,義)領導NBC交響樂團(NBC Symphony Orchestra )1948年,托斯卡尼尼指揮NBC交響樂團,在NBCStudio 8-H,展開了現場的電視轉播,當時,攝影機機位受限,只能被放在樂團的前方和側邊,用特寫鏡頭對著大師,他的臉常常充滿著螢幕,一次有數分鐘之久,攝影師的運鏡非常有限。1950年後,托斯卡尼尼電視音樂會移到卡內基音樂廳(Carnegie Hall),允許較大的技術彈性,攝影機可以被放置遍及觀眾席,不再被限制在拘束的地域。

另外一個大樂團--波士頓交響樂團(Boston Symphony Orchestra),也在1949年由伯恩斯坦(Leonard Bernstein, 1918-1990,美)指揮,做了電視首演。(此次演出為美國的人權日音樂會,地點在卡內基音樂廳。) 1950年,紐約愛樂管絃樂團(New York Philharmonic Orchestra)開創了電視戶外轉播。1954年,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olumbia Broadcasting System,簡稱CBS)製播〝大蓬車〞(Omnibus),此是伯恩斯坦電視生涯的起步,伯恩斯坦在大蓬車做了三個節目後,CBS發現了他多樣的天份,於1958年開始,製作人兼導播的英格蘭德(Roger Englander)便與伯恩斯坦密切的合作,在星期六下午跟紐約愛樂管絃樂團製播了系列的〝青少年人的音樂會〞(Young People’s Concert),藉著國家電視廣播網的播送,同時為25百萬的美國人所觀賞。在英國方面,1948BBC特別報導由福特萬格勒(Wilhelm Furtwängler, 1886-1954,德)指揮維也納愛樂管絃樂團(Vienna PO),在皇家愛伯特廳(the Royal Albert Hall)演出貝多芬英雄交響曲的實況。

1940-50年代的美國,通常為三機作業,此時的攝影機需依賴極高的亮度。1960-70年代,古典音樂節目的棚內製作興盛,增加為五或六機作業,已使用機動升降機(mobile cranes)或移動式的攝影機座(dollies),可提供立體、多視角的影像,甚至在1975年後的林肯中心(Lincoln Center)現場轉播系列中,導播布朗寧(Kirk Browning)已經使用到八或九機作業了。在鏡頭(lenses)方面,1960年代,伸縮鏡頭(zoom lenses)取代四個鏡頭的轉換裝置(four-lens turret),增加了樂器特寫(close-ups)的範圍。此外,更複雜精巧的燈光技術發展和60年代末彩色電視的出現,都提供了額外的音樂要素。1977年,華爾頓(William Walton, 1902-1983,英)的第一交響曲上演,導播葛林貝爾格(Rodney Greenberg)為每一個樂章指定不同的顏色,在其詼諧曲中,亮紅色被預定給擊樂、綠色給絃樂、紫色給銅管。而同年代的電視導播蓋文(Barrie Gavin),則是將分割螢幕(Split-screen)的技術,運用在巴赫的第3號布蘭登堡協奏曲中。

隨著時間的腳步,科技的進步加上表演場地的專業配合,導播為求更豐富的鏡頭而使用更多的攝影機,例如2001年的維也納新年音樂會,奧地利國家公共電視(Österreichischer Rundfunk-Fernsehen簡稱ORF)就動用了六部大型攝影機、四部遙控攝影機及一部小型的攝影機,透過衛星做現場實況轉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