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15日 星期二

我的Audio個別課



11/24中午午餐時間,在NHK-CTI教室的一個角落,

年代的永翔和翻譯佳華陪著我餓肚子上課,

千葉陽介老師(Mr. Yosuke Chiba)正認真地在回答我的提問。


行前就發現這次整個課程的規劃,幾乎看不到Audio的相關課程,所以就自行擬了關於製作HD節目聲音方面的一些問題給承辦單位,懇請轉交給NHK的老師,希望能尋求到一些解答,很意外地,因此我得到了一堂額外的Audio個別課。由於課程的安排已滿,經過商討,我的個別課只能利用中午吃飯的短短時間,儘管如此,心中仍非常感謝有這樣的機會可以當面向NHK的前輩請益。


我們的課是以問答方式進行,心得大致整理如下:


1. NHK在錄製HD節目的過程中,音訊方面是採用無壓縮錄音。基於兩點原因:其一是為了得到好的音質,其二是相較於影像,8軌無壓縮的音訊資料量其實是很小的。


2. 在錄製5.1 Surround Sound的節目時,使用的Recorder是Panasonic HD D-5,原因是其在性能上比較穩定,而且可直接錄下無壓縮的8個音軌。而此行在參觀NHK Broadcasting Center時,我們眼前所見真的都是Panasonic HD D-5的天下。


3. 在NHK除了新聞節目是使用Sony的HDCAM錄製外,其他節目幾乎都是採用可錄8軌的Panasonic HD D-5,新聞之所以沒選擇HD D-5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其無CAMCODER可用。


4. 問:如果採多聲道環繞音場(Multi-channel Surround Sound)製播節目,在前置、錄製中,以及後製的作業流程上,是否有訂出一套S.O.P.?如果有,能否提供參考,例如:基本的人力需求、作業時間上的需求、技術的協調、前製和後製如何分工…等。

這是個大哉問,一開始我只得到了一個簡答,千葉老師回答我:跟SD時期一樣。不死心的我只好換個方式繼續追問SD時期的情況。於是得到了以下的訊息:


SD時期,各類型節目Audio人力需求與分工如下:

節目類型

收音人數編制

後製人數編制

紀錄片

2人

2人

音樂

5人

2人

戲劇

4~5人

2人

運動

一般5人,例如轉播棒球時,OB車上有2人、主播室1人、球場2人。

高爾夫則需要20人

2人


‧關於前置作業時間:

紀錄片、音樂、運動等類型的節目,大約一年前會決定是否要做5.1 Surround Sound,並且會確定好工作人員,前置作業是與企劃同時並行的。此外一般節目,會給一天的時間做Sound Image的構想,Mic. Setting和Soundcheck也各自擁有一天的時間。


‧運動類的節目通常已有固定的佈線圖,只做微調。


‧通常戲劇和紀錄片會進後製,所以只把該收的聲音分別收齊,之後供後製使用。


‧古典音樂會的5.1 Surround Sound Image:音樂主要還是來自前方,環繞部分只放觀眾反應和Reverb.


‧戲劇通常不做5.1 Surround,現場有觀眾的節目才會考慮做surround。


5. 由於目前大多數的觀眾仍還是只能收聽立體聲,所以要注意Downmix成Stereo時的聲音狀況,是否正常。由於要因應如此狀況,呈現出最好的Downmix結果,

基本上許多收音的形式是固定的,但這是長期經過許多實驗而共同決定的。


6. NHK的Audio人員有做不同節目類型的專業分工,例如:紀錄片、戲劇、運動、音樂…等,每一個節目類型的Audio編制人員約各有15人。


7. 在轉播運動類節目的現場環境收音,現在已不喜用集音器,而多以Shotgun收音,理由是觀眾加油聲會太吵。


8. 當遇到Live播出Multiformat(HD/SD)時,影音同步調校並無特殊儀器可用,仍採傳統方法對嘴,請人在攝影機前唸〝Pa, Pi, Pu, Pe, Po〞。


9. 問:NHK製播HD節目的成音室(Audio Room)之標準設備包括哪些?

千葉老師的回答又是同SD,追問之後得知有增加了DAW相關設備,而在Console方面,廠牌包括有TAMURA, AMEK, SSL, Neve, Fairlight等。不過在參觀NHK Broadcasting Center的三個副控時,我看見的都是TAMURA的Console,千葉老師說這是因為TAMURA的製造商在日本,其價位上相對較低廉,且跟NHK的配合度很高,可以因應需求而製造,聽到這點,就令人相當羨慕。另外,此行中,我發現NHK除了有很強的技研中心,在技術與器材做研發與支持外,與日本的高階器材製造商也有密切的合作關係,這應該也是日本可以走在世界尖端的原因之一吧!


10. 有必要做後製的節目,會同時做多軌的錄製,例如音樂節目常會錄到48~96個音軌。千葉老師說:在NHK,成音後製室至少有15間。


11. 問:多聲道環繞音場的外景收音需要的設備為何?一般的經驗為何?

千葉老師在電腦上展示了兩種麥克風架的圖片,其一是他們請雨傘製造商特別製造的大型傘狀麥克風架,其上平均配置6支omni麥克風;其二是較小型的X型麥克風架(Schoeps IRT- CROSS)。Recorder則是用可以同時記錄6軌的Fostex PD-6 。





經過這堂特別課後,我終於明白爲什麼當我們向日本的先進詢問:SD轉化到HD在製作上有什麼不同時,他們總會回答跟SD一樣,那是因為他們在SD時期就具備了紮實的條件,而我們不論在人員的配置、作業的前置與製作的流程…等各方面都遠遠地不及,所以,在轉換時必定會遇見極大的困難與挑戰。


總觀此行的課程設計重點,多偏重於節目製作概念與Video方面的新發展,少見Audio相關的課程,在未來HD的年代裡,聽覺的經驗會有一個極大的變革,這對Audio將是一個嚴厲的挑戰,我們需要知道更多先進國家的製作概念、方法和經驗的分享,以迎頭趕上世界的腳步,懇請新聞局要繼續辦下去,建議開個專業技術的進階培訓,課程的規劃不只是參訪,而是要有更多觀摩和實際參與製作流程之訓練,因為唯有做中學,才能更清楚的知道精髓與問題所在。當我們有了HD畫面後,也要有HD的聲音做搭配,才能將HD真正落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